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4节 (第3/4页)
何变化。第三滴第四滴灵液滴下去,小人参苗仍旧没有任何反应。 ??灵液每隔半个月左右滴出一滴,从襄荷五岁时伤疤出现直到如今,总共滴出了不到五十滴灵液,在此期间,襄荷几乎将所有想到的方法都试验过了,却愣是没发现它有什么作用。 ??襄荷觉得,她还是老老实实过日子,少做梦比较好。 ??至于这个坑爹的“灵液”——就把它当成来得比较频繁的大姨妈吧。看着树叶尖端再度流出的“灵液”,襄荷随手一弹,将其弹到了木桌上一盆蕙兰上。 ??这盆蕙兰来历比较曲折,它不是直接买来或者挖来的,而是襄荷用鹤望山上的野生兰与南方的一种蕙兰杂交播种而成的。 ??选用鹤望山上的野生蕙兰为母本,外地蕙兰为父本,杂交结成的两个蒴果中,总数数百万粒细如微尘的种子,最终也不过才得了眼前这一苗而已。 ??外地蕙兰是兰郎中游医时,襄荷专程拐他去一个产兰区挖的下山兰,挖时还带着花,花色浅绿带微黄,唇瓣上有不规则红斑,花色并不算好,但贵在瓣形好,是标准的梅瓣花,外三瓣短圆、紧边,捧瓣为蚕蛾捧,舌是如意舌,肩是一字肩,单从瓣形上看,可称得上蕙兰中的上品,但只花色一项拖后腿,就使得其观赏价值大大下降,虽然出手也好出,但却卖不上高价。 ??母本即是鹤望山上的野生兰草,襄荷早早就挖了几株种在了院子里,除了第一年似乎伤了根没有开花外,如今长势喜人,年年均能复花。 ??襄荷原本是想繁殖多了拿出去卖。襄城什么都缺,最不缺的就是读书人,只因天下读书人最向往的鹤望书院,便是坐落在襄城城外不远的鹤望峰上。襄荷就是想将兰花卖给这些读书人,兰生幽谷,不以无人而不芳,无论是真风雅还是附庸风雅,兰草一向是读书人的心头好,这个时代也不例外,襄荷在书局就见到好几本兰草鉴赏类的书籍,可见这时候赏兰之风已经盛行,因此襄荷觉得兰花应该不愁销路。 ??但很快她就知道自己又犯傻了。 ??鹤望山上野生兰草并不少,如果能卖钱的话早被挖光了,哪还能等到她来挖,既然没人挖,那自然是因为没有被挖的价值。 ??鹤望山上的野生蕙兰只有一种,还是素心花,但其瓣形太差,外三瓣狭长不说,肩还是最差的大落肩,这样的瓣形,即便是素心花,也称不上多好。 ??再者说,这个时代重兰而轻蕙,兰书有云:“一干一华,而香有余者,兰;一干五七华,而香不足者,蕙。”“干”即花茎,“华”即花,鹤望山上的野兰便是一茎五七花的蕙花。而这个时代大受追捧的多是一茎一花的春兰,至于一茎多花的蕙兰,除非瓣形花色俱佳,否则并不怎么为人所重视。 ??读书人是爱兰不错,但无论是真风雅还是假风雅,既然敢号称爱兰,那么其鉴赏能力多少还是有点的,不然不过是徒增笑柄。这个年代能读书的都还是有些底蕴的人家,不像襄荷前世那样许多都是暴发户,想糊弄可并不是那么容易,鹤望山上的野兰长什么样子,他们比襄荷更清楚,自然不会花大价钱买襄荷的兰。再说他们若是想买兰,自然多得是渠道,犯不着买襄荷一个小孩子的。 ??襄荷只得偶尔分几盆,与其他的花一起,拿去秀水镇的集市上卖,一盆卖个三五文,虽然钱少,但也算有个收入。只是通常时候她的花都是卖不掉的,秀水镇毕竟太小,能有经济能力买花,又会从街上买花的人实在太少,即便临近读书人最多的鹤望书院也无济于事。 ??卖兰计划夭折,襄荷也并不太灰心,或许是因为受的打击太多,她觉得自己抗打击能力大大增强,知道靠卖兰无望致富后也并没有怎么失望,仍旧养着院中的那丛兰,不为别的,只为自己喜欢。 ??虽然兰书上将鹤望山上野兰花型列为下下等,但襄荷却觉得挺好看的,她去研究兰书上的标准也只是为了摸准市场好赚钱,自己养花赏花时却从不按标准来。 ??花如美人,有大家闺秀,亦有小家碧玉,有英气飒爽,亦有温婉可人,各有各的美。世人却非要分出个三六九等,从眼睛从鼻子,一个个掰碎了揉烂了,细细分析哪里好看哪里不好看,在襄荷看来实在是应了那句俗话——脱裤子放屁,多此一举。 ??于是襄荷便养着那不入品的野生兰,虽赚不了钱却也自得其乐。 ??直到又得了那丛外地蕙兰,襄荷才又生出用兰草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