陆海巨宦_之一一二 大反弹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之一一二 大反弹 (第1/4页)

    ??收官在即,请勿催稿,谢谢……

    ??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    ??《报高阁老书》的内容,在李彦直与高拱的双重默许下流传了出去。

    ??京都士林听到后的第一个反应就是:假的吧。

    ??因为这封信的内容实在太可怕了!他们听到消息之后的第一个反应就是:镇海公要革朱家皇朝的命!

    ??这一点许多“有识之士”早就预料到了,他们倒也安之如素,对这些人来说,李彦直造反不造反于他们关系不大,反正新朝出来他们也照样做官!

    ??可是科举改制的内容,却让他们断断无法接受!对大部分的读书人来说,要动科举,不就是要动他们的饭碗么?就算他们已经当上了官,但规则一变,整个社会的评价体系也会跟着变,以前是四书五经独尊,现在却要弄出什么新学来,状元多了,状元就不值钱,至于让那些擅长“奇技淫巧”的“匠人”进入工部,让那些擅长“刑名酷法”的“滑吏”进入刑部,让那些斤斤计较的“奸人”进入户部——这不是要引一大批小人来取代他们这些君子吗?那不是要反圣人了么?至于说要和那些通海外夷学的人一起当朝共事,那更是他们万万无法接受的!就算他们不为自己考虑,也要为子子孙孙考虑啊。

    ??而且财权改革和司法改革,那更都是“冒天下之大不韪”!都已经行了几百年的体制,为何要改!

    ??“要照这么一改,天下还是这天下吗?那是面目全非啊!”

    ??人实在是一种很脆弱的,对生存环境会发生剧变充满了恐惧与忧虑,特别是那些利益的既得者,他们实在是很怕变革,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旧的规则,不知道在新的环境下自己是否还能生存、还能呼风唤雨!

    ??“应该是假的,不知又是哪个无聊书生托了镇海公的名在搅风搅雨。”

    ??但因为里头的内容实在太过骇人听闻,且言之凿凿,不像是无聊书生的伪作,便有人托了门路去求证,或走翰林院的关系旁敲侧击高拱,或走六艺堂的门路间接从李彦直那里打听,得到的消息却和《报高阁老书》的内容一般的惊人:这封书信的内容竟然是真的!

    ??当消息确定下来以后,自中央到地方,出现了一种可怕的失声,在一段时间里没人说话,不是被禁止,而是所有人都还把握不住动向。

    ??“镇海公究竟是想干什么?谋朝篡位吗?”

    ??这是大多数人的认识极限。

    ??由自幼接受的培训来说,绝大多数的儒生都对李彦直的这些大胆提议充满了反感,而就切身利益说,他们又很清楚李彦直如今的权势,所以不敢贸贸然挺身指责,此外,许多开明的士子还对李彦直怀有期待,他们希望李彦直赶紧出来澄清这件事情,以免国家大事陷入危局。

    ??暴风雨到来之前的抑郁,压得人难受,李彦直默默地等待着,但他也没想到划破雷云的第一道闪电不是出自反对者,而是来自拥护者——是赵文华!

    ??“镇海公所议,句句都切中了时政之弊!”这个前礼部尚书已经失去了官位,却幸得李彦直羽翼而得滞留京师,他既免官,便没能在官方场合中发表自己的高见,可看到《报高阁老书》的内容后,他觉得这是一个机会,竟到了茶楼酒肆当中,聚集一般臭味相投的好友,高谈阔论,为李彦直造势助威:“若能依言施政,必是国家之福!”

    ??风启收到消息后暗叫一声不好:“怎么是他!”

    ??赵文华名声不佳,由他来开这个口,登时坐实了士林的种种猜疑!

    ??有道是:“周公恐惧流言后,王莽谦恭未篡时。”时到明朝,中国士人对那些伪装的仁义已有充分的戒备心!李彦直的真心是如何,大家没法挖出来看,只能从外围的种种迹象来进行判断:赵文华是个小人——这是满朝文武已有定论的了;李彦直与赵文华关系暧昧,这也是举朝皆知而不言的事情;赵文华这个小人在为李彦直的言论张目,这李彦直的这番言论居心之叵测便可想而知了!

    ??“这个镇海公,果然要行操莽之事!”

    ??暴风雨终于开始了,雷电飒然而至,飓风遽起!言官系统首先发难,弹劾奏章如雪片般飞至台阁,跟着六部官员、翰林学士、公侯驸马乃至封疆大吏都纷纷站到了李彦直的对立面,其中甚至包括李彦直的一些至交好友!同窗同年!似乎全国上下所有人都在戳李彦直的脊梁!来势之凶猛,连原本可袖手旁观看笑话的高拱都为李彦直觉得害怕!张居正等更是暗捏了一把冷汗!

    ??读书人中,有一些视野开阔的年轻隽秀倒也对李彦直的种种提议产生了共鸣,然而黄河泛滥之时,几颗小石子根本无法阻挡其大势,不过是在浪花中一现就被淹没,又有一些稳重老成的劝周围的人相忍为国:“大家还是别骂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