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现状 (第2/2页)
来,身体像是刚刚打了一场大仗似的疲惫。因为最终是他获得了胜利,心情倒是格外轻松愉快。 至于昨晚临幸过的女子,莫要说是心里,就是在脑子里也未占据他丝毫地方。就好比是他昨天的晚膳,吃过就吃过了。去记着吃了什么,没有任何意义,反正今晚还会吃。 他甚至不知道别人因他受了伤。 回到乾清宫,用了早点,便着人传召候在南书房的高士奇。趁着这一小段空闲的时间,拿出了黄忠早上交给他信来看。 快速的扫视了一遍,微怔了片刻后,又从头看。当他前前后后看了三遍,高士奇正好进来。 康熙把手里的信递了过去,“这是今早别人递给朕的。老师,您看看,有什么想法。” 高士奇当时能进翰林院,是康熙破格给他的机会,两人之间既是君臣,也是师友。在朝政方向,高士奇给了康熙出过不少有用的主意,私下里,康熙常常称呼他为“老师”。 他接了康熙递来的信,看过后,惊问:“这是谁写的?竟同我们商议的大体一致。”紧接接着又说:“不,比臣分析的还要深入一些。” 康熙没回答他的话,而是笑道:“里面提到,让主张招降的人负责后方粮草和领兵作战,他们为了表现自己当初的立场,只是自己的见解并不是想与朕对着干。领了朕的令,必会全力以赴。这一点,算是打心理仗,寻常人是能想到的。” “她居然想到了使用汉人武将去打汉人反贼,这等魄力,不是鲁莽,就是对朕统治的大清国有信心。” 高士奇是汉人,用汉人将士是他提的议。有人同他想的一致,他急着想知道此人是谁。 “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的好,这是有目共睹之事。每人心里都有杆称,知道谁是谁非。得道多助,汉人们也是站在皇上这边的。” 迫不及待道:“皇上把他召过来,我们一起商议,怎么样才能让汉军给满军施加更多的压力,让彼此争功劳,借以调动全军的士气。” 康熙哈哈笑道:“朕暂时不能告诉你。”转话道,“上面写的关于叛贼子女的提议,老师认为如何?” 高士奇点头:“臣认为甚是妥当。打仗争斗,本就是男人们之间的事,女人们也闹不起什么浪花。留她们一命,是皇恩。” 康熙又问:“怎么安置她们合适呢?” “上面写的就合适,入宫为奴。”高士奇道:“至于实际怎么安排,看皇上的心意。放在太后宫里,或是放在娘娘们宫里教养着,也未尝不可。等她们到了出嫁年龄,战事早就平息了,给她们许个好人家,也无人置喙。皇上也算是对建宁公主仁至义尽。” 朝会上的决议,传到慈宁宫时,太后正陪着太皇太后说话,劝解她莫要太担心。多少难事都过去了,眼下里这不算是什么事。 “皇额娘,儿媳说的没错吧。皇帝是有分寸的,留的有后招。您别太操他的心了。”太后笑道。 太皇太后拨弄了几颗佛珠后,才应话,“昨晚哀家有些急,对贵妃的话说重了。前朝是男人们的事,不能把在前朝受的气,撒在后宫嫔妃身上。” 苏嬷嬷笑着接话,“要不。奴婢代老祖宗去承乾宫里瞧瞧去?” 太皇太后瞪了她一眼,“你去瞧什么?” 苏嬷嬷又笑,“瞧瞧贵妃娘娘是不是在哭鼻子。奴婢昨晚可是看到,她的泪一直在眼里打转呢。” 太皇太后:“不许去,合该她受着。” 太皇太后吃了半颗小蜜桔后,不大情愿似地说:“苏麻,你去看看吧。看看她有没有悔过。” 慈宁宫在乾清宫的西面,承乾宫在乾清宫的东面。距离还挺远。 苏嬷嬷到了承乾宫,佟宝珠还未回来。 荣嫔、惠嫔、僖嫔,和三名贵人小主坐在正殿里,一边嗑着瓜子,一边闲聊。看到苏嬷嬷,都热情地上来搭话。问长问短的,关心太皇太后的身体状况。 苏麻喇姑今年五十二岁,跟太皇太后一样喜欢清静。不是当紧的事,不愿意出来。就是招架不着小辈们的热情。 “昨晚贵妃娘娘送过去的蜂蜜柚子茶,味道不错,老祖宗挺喜欢。今儿刚好路过这里,进来看看还多不多。多的话,再让我带走一些。” 容嬷嬷知道这话只是个借口。 慌忙接话道:“这次做的少。等娘娘回来,奴才禀告给娘娘。再做好了,送过去。” 苏嬷嬷出了承乾宫,在甬道拐角处,犹豫了片刻,决定去储秀宫一趟。 理由也想好了,太皇太后听闻储秀宫妃身体不适,着她来探望。 储秀宫在乾清宫的西北方向,从承乾宫过去,有两条路。一条是穿过两道门,从坤宁宫前面过去;一条是绕路过御花园。 苏嬷嬷想到御花园是嫔妃们的聚集地,也是宫中的是非之地,便选择从坤宁宫前面走。 这么一来,正好与佟宝珠错过。 她进到储秀宫,佟宝珠才走没多久。小钮祜禄氏脸上的怒意尚未消散。 看到苏嬷嬷,笑得十分勉强。